1997年6月10日,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首发成功。21年后的2018年,6月5日,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星——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。
已经89岁高龄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导发射,见证风云二号的收官之战。中国航天报社记者对孙家栋进行了采访,听孙老解读风云二号及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。
▲ 孙家栋院士在指控大厅
记者:我国气象卫星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?此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在我国气象卫星发展史中有何特殊意义?
孙家栋:我国的气象卫星是根据气象服务的需求一步一步发展的。一开始,气象服务要求可能相对较低,因此我们制定了先发展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规划。之后,我们又有了高轨道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,形成低轨全球观测和高轨局部观测相结合的气象卫星体系。
但随着国家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,我国气象卫星发展逐步加快,卫星分辨率、探测范围、准确率等逐步提升。因此,我们开始着手推动气象卫星的更新换代,也是从低轨开始,研制出了风云三号,与之相配套的是高轨的新一代静止轨道卫星风云四号。目前,我国第二代气象卫星的首发星都已发射成功,并已投入使用,效果非常好。我国气象卫星是这样一步步交叉发展起来的。
此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是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更新换代过程中起到过渡作用的一颗星。它入轨后,我国同时有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工作,起到了很好的交替作用。因此,在保证我国使用的同时,我们还有富余,可以将H星定点位置西移,以更好的服务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国家和地区。
记者:您如何评价风云气象卫星在国计民生领域发挥的作用?
孙家栋:我国航天事业刚起步的时候,国家就非常重视气象卫星,因此风云系列卫星的起步比较早,70年代就开始了。从风云一号、风云二号到后来的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,气象卫星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,特别是农业、海洋等领域。
在我的印象里,风云系列卫星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。以前没有卫星的时候,台风天气几乎没法预报,快上岸了才能报出来。有了气象卫星以后,起码三五天以前,甚至更早一点就把台风动向报出来了。这样对防止台风灾害有重要作用。气象卫星的数据结合地面应用,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。比如之前的东北大兴安岭大火,气象卫星在整个防火过程中提供风的动向以及火势监测等,对灭火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。
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加和卫星性能的不断提升,我国气象卫星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,也开始逐步在全世界推广使用。这也证明我国在世界气象领域影响越来越大,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很多贡献。
记者:您觉得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一代到二代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,有什么经验值得传承下去?
孙家栋:首先,中国航天的发展依赖于党中央英明的决策和国家、人民的全力支持,气象卫星领域更是如此。
其次,就是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。中国航天的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自力更生、独立自主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,要向外界学习,但一定得有自主的思想,尤其是核心的技术、核心的器件,一定要自主解决。我国气象卫星及气象应用整个体系完全是依靠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,因此可以做到自主可控,不受制于人。
再次,人才的培养是核心要务。这一点在风云卫星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。上海八院一开始搞风云卫星并不容易,历经各种挑战,但他们一步一步发展得很好,这离不开他们培养出的优秀人才。现在,我们正处在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,要着力培养好年轻的人才队伍,为航天梦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基础。
最后,我国气象卫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航天与气象部门的良好合作。气象部门提需求,他们了解世界气象预报的发展水平,知道气象卫星应该做到什么水平。航天系统结合技术积累,坚持自主创新,推动风云系列卫星不断迭代,从而推动我国气象卫星水平的不断发展。
记者: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,您怎么看待研制过程中的曲折?您觉得航天人应当具备怎样的科学精神?
孙家栋:科学创新过程中曲折是必然的。但是遇到曲折以后,要下决心克服曲折,总结经验,不断地前进,这是最重要的。
科学精神的要义十分丰富。首先,发展航天事业要有热爱精神。办任何事情你不喜欢它,别人逼着你干,那是干不好的。其次,要有执着精神。科学之路没有坦途,要执着向前、砥砺前行。最后,要有奉献精神。科学家往往几十年默默无闻才能创造出很大的成果,没有奉献精神,很难做到。
希望我们年轻一代的航天人能够热爱科技、热爱航天,为我们国家事业作出新的贡献。
记者:风云卫星已成功发射多次,这次您为何还要亲临现场坐镇指挥?
孙家栋:任何一次卫星发射,都存在风险。我作为风云二号卫星的工程总师,还是要到一线来。这是我应当去干的事。
本文转载自: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(cascwx)
文摄/魏京华
编辑/杨成
监制/黄希
版权所有 © 2016 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9025号-1 电话:010-67852860 邮箱:qttwz2016@163.com